编者按:
在自治区党委、政府高位推动下,内蒙古以“起跑就领先”的魄力,按下科技“突围”快进键,锚定稀土、储能、氢能、乳业、空天计量等战略领域,以“非常之举”在重点点位上精准落子,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“关键变量” 与“最大增量”。
这里既有“工业维生素”稀土的“精密蜕变”,也有绿电储能的“绿色革命”,更有空天技术的“高度突破”……每一个点位“突围”都在寻找高质量发展的“最优解”。为此,我们特开设“突围进行时”专栏,将目光对准这些滚烫的创新现场,记录“卡脖子”技术突破的艰辛,见证新质生产力破茧的喜悦,倾听科研人员勇立潮头的心声,共同书写北疆大地向新质生产力进军的生动篇章。
在包头钢铁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的科技研发基地,氢燃料电池轨道机车项目的调试现场正有序开展。实验室里,科研人员围在新一代稀土固态储氢装置旁,精细调整参数。高压测试平台上,电流数据如跳动的脉搏,实时反馈着系统运行状态。“高密度稀土固态储氢在氢燃料电池轨道机车中的研究应用项目,是包钢开展技术攻关行动的核心实施重点!”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展开剩余65%储氢合金材料退火生产线
作为国家重要稀土基地的骨干企业,却也曾在稀土高端应用、氢能与轨道交通融合领域,被关键技术“卡脖子”—— 氢燃料电池轨道机车核心部件依赖进口,稀土固态储氢规模化应用难突破。“我们要啃下硬骨头,让稀土‘点亮’氢能轨道交通新赛道!”孟繁英董事长表示。
高密度稀土固态储氢在氢燃料电池轨道机车的研发应用,是一场多领域协同的“技术攻坚战”。团队先聚焦稀土固态储氢材料,经数百次配方迭代、工艺优化,开发出的新型材料,储氢容量达1.7wt%(40℃),放氢平台压强0.3MPa,2000次充放氢循环后储氢量仍保持稳定,为机车续航奠定关键基础。在氢燃料电池系统集成上,攻克电堆匹配难题,让系统功率密度超800W/kg,氢燃料电池功率达400kW,整车动力输出强劲且稳定 。
氢燃料电池的研发团队和产品
在项目推进过程中,产业协同的效应不断彰显。包钢携手本地从事稀土采选、冶炼企业,共同搭建起“原料—储氢材料—装备制造”的完整产业链,有力带动上游产业实现产值增长;联合多家科研院所成立“产学研用”创新平台,合力攻克数项关键技术。目前,项目已取得多项阶段性成果,稀土固态储氢与氢燃料电池轨道机车的集成技术,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,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申请发明专利多项,为我国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贡献“包钢力量”。
“我们要打造‘稀土 + 氢能 + 轨道交通’生态闭环!” 孟繁英董事长表示。未来,在交通领域,持续拓展氢能在港口机械、短途货运等场景应用,推动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,共享技术、市场资源,降低产业链成本,加快攻克储氢材料循环寿命、燃料电池低温适应性等难题,保持技术领先性。
从稀土资源优势挖掘,到氢能交通装备创新,再到产业生态构建,包钢在“科技突围”中实现了从传统钢企向绿色智能的转型。随着关键技术成熟、应用场景拓展,氢燃料电池轨道机车将成为能源绿色转型的“钢铁先锋”,让稀土资源在科技浪潮中绽放新光彩,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升级、能源结构优化注入“包钢动能”。
(来源:自治区科技厅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处)
发布于:北京市盈辉优配-配资炒股网股票-股票正规配资开户-配资炒股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